技术文章

武警卫勤救援背心的研制

2016-02-01   浏览次数:16492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适合武警单兵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卫勤救援背心。方法:根据单兵和卫生士兵在早期灾害救援时的医疗救援任务,研究卫勤救援背心内装救援器材的品种和数量,以满足医疗救援任务的需求;研究复苏效果判断方法,以保证该装备的人员适应性;通过对国人体型的研究,根据人体工效学原理,结合早期灾害现场单兵行进和作业特点,设计背心结构。结果:在救援演练及救灾过程实践中,该卫勤救援背心在灾害救援早期方便实用,基本满足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基本生命支持等战伤救治技术需求。结论:在武警部队完成灾害救援任务中,它为单兵和卫生战士提供了一种轻便实用的医疗救援器材,提高了部队完成救援任务的能力。

【关键词】武警部队;单兵;卫勤

1引言

外军对单兵急救装备十分重视,如美军单兵配备了急救包,内装有用于神经性毒剂中毒的急救针、外伤包扎敷料等,其特种部队配备有用于野外生存的应急包,内有常用药品和器材,同时备有指南针、刀具等野外生存用品。单兵急救器材趋于多功能化。但针对于单兵在灾害救援中所使用的便携式装备较少。

我军现行单兵急救器材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制的“单兵急救盒”,内装有饮水消毒片、吗啡片、创伤贴等药品,其优点是体积与质量小,但配备品种较单一,功能较少,不适合于灾害救援。海军新近研制了一种水上救援背心用于水上救援。

武警部队野战医疗装备体系已基本形成,从总队(师)卫勤应急保障分队到中队(连)卫生员装备,已初步实现了标准化、制式化,救治机构的随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但由于武警部队所执行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尤其在灾害救援中,灾区道路毁损严重,救援车辆和人员难以进入,医疗救援物资无法在救援初期随同救援人员到达救援现场。部队强行进入时,即便是轻装前进,行进都很困难,更无法随身携带医疗救援器材,致使医护人员和救援士兵到达现场后无法对伤员进行有效的救治,从而延误了部分伤员的救治时机。卫勤救援背心的研制,正是为了解决在重大灾害时,医疗救援人员和救援士兵能够在轻装行进中携带必须的救援器材,以满足部队徒步进入救灾现场时,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有效的医疗救治[1-2]

该救援背心的研制对提高部队在灾害救援任务中的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该救援背心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使用,将在武警部队完成灾害救援任务中,为单兵和卫生战士提供一种轻便实用的医疗救援器材,提高部队完成救援任务的能力。此外,该救援背心还可为公安、消防和各类灾害救援人员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援装备。

2功能与设计

2.1总体思路

根据武警部队在执行灾害救援中单兵和卫生士兵被赋予的救援任务需求,结合灾害初期部队开进和现场救援所面临的困难,研制一种既不影响单兵在无正常道路时的徒步行进,又能满足灾害现场对伤员实施早期医疗救援的救援器材。

2.2内容与方法

2.2.1现场急救工作内容

根据总后卫生部《战伤救治规则》,对单兵战伤救治技术进行了拓展,从原来的战救5项技术拓展为6项,增加了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结合近年来对国内各类灾害救援的研究与分析,上述6项急救技术基本涵盖了在灾害救援的早期单兵对伤员的医疗救援手段。因此,武警部队在执行灾害救援任务时,单兵和卫生士兵的现场急救工作内容应以《战伤救治规则》中所规定的6项技术为基础。

2.2.2卫勤救援背心内装救援器材的品量

根据早期灾害救援时单兵和卫生士兵的现场急救内容,对常用急救器材和药品进行筛选,选择操作简便、功能稳定、适用于非卫生专业人员使用的药品和器材,进行合理组配。最后确定卫勤救援背心内装救援器材的品量如表1所示。

2.2.3判断复苏效果的方法

灾害早期救援缺乏复苏设备和生命监测器材,复苏效果的判断多凭救援人员的经验和简单办法,应对部队全员进行基本复苏技能的训练。循环恢复的判断可采取触摸颈动脉搏动的办法,呼吸恢复的判断可观察伤员胸廓的运动或使用棉絮、草叶放置鼻孔处观察有无气流通过,意识恢复的判断可观察伤员是否睁眼、回答问题、遵嘱运动[3]

2.2.4背心结构设计

通过对国人体型的研究,根据人体工效学原理设计背心结构。背心采用“三紧”款式,插口式连接。背心的选料上,面料使用600D尼龙面料,颜色采用武警现行的数码迷彩。该面料具有良好的抗撕拉能力。储物兜多使用网状织物,以减小背心质量,同时防止雨天兜内存水。背心的设计根据体型贴附人体,连接处采用插扣连接,储物区位于人体前面,以便单兵存取物品,同时,不影响其他单兵携行具的佩戴,共设14个储物袋对称置于胸前,内装止血带、三角巾急救包、卷式夹板、搬运带等急救器材。背心的整体设计不影响单兵徒步行进和低姿救援作业[4-5]

3主要技术指标

卫勤救援背心用于武警部队单兵和卫生战士在灾害救援中,对伤员进行早期救治。其实装总质量控制在3 kg以内,以保证救援士兵能够在复杂条件下轻装前进;颜色设计为武警数码迷彩或橙色,并附荧光标志,便于识别。根据国人体型,设计为大、中、小3个号码,便于适体穿着[6-10]

(1)一般指标:见表2所示。

(2)环境适应性指标:见表3所示。

4实际应用效果

该卫勤救援背心在部队进行了模拟重大自然灾害救援演练。在预设重大自然灾害背景、道路毁损、车辆无法行进、人员携带大型救援器材行进困难条件下,救援士兵穿着该卫勤救援背心可快速到达救援现场,展开早期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基础生命支持等救治任务。演练结果表明,该救援背心操作简便,穿着舒适,负荷分布均匀,携行适体性好,达到了救援士兵在重大灾害救援早期的救援任务要求,满足了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害现场的救援需要。

5结论与讨论

武警卫勤救援背心经过了基本性能试验和部队适应性演练。结果均表明,该救援背心结构设计和内部救援器材布局均合理,内装救援器材的品量适合武警单兵执行止血、包扎、固定、通气、搬运、基础生命支持等紧急救援任务需要。在武警部队完成灾害救援任务中,为单兵和卫生战士提供了一种轻便实用的医疗救援器材。若该救援背心能装备部队,在重大灾害时,医疗救援人员和救援士兵能够在轻装行进中携带必需的救援器材徒步进入救灾现场后,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有效的医疗救治,必定能提高部队完成救援任务的能力。

上一篇: 基于电池驱动的单接头液压破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

下一篇: 理性分析与法律规制“测谎仪”在刑事司法活动中运用